查看原文
其他

数学没问题,大人有问题|五味太郎的绘本和读本推荐

杨二妈 游乐学团
2024-08-04

近来,密集在看关于日本的书,历史、文化、地理,还有绘本、散文、小说、传记……发现很多有趣之处,此后将逐一分享。


开端——图画书作家:五味太郎


小时候的二毛,很喜欢他的数学游戏书——



《做一做,想一想》

《数一数,比一比》

《试一试,想一想》

《找一找,玩一玩》

《量一量,比一比》


这一套书,适合二岁到六岁孩子。

希望家长不要觉得低幼,而剥夺小小娃阅读的乐趣。


绘本里,用游戏的形式表达大量的数学概念:多和少、长和短、分解和合成、比较和去除、曲和直、线和面、圆和角……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,其实需要经历漫长的理解过程,我们仅仅通过愉快的绘本阅读就实现了。

那时的二毛,都是呆呆萌萌看着书,一副思考人生的样子,或许什么都没看懂。但是,有趣的图画能启发孩子去思考,也能培养阅读习惯,一边翻,一边琢磨……传说中的数学启蒙就是这样轻松实现了。

在懂和不懂之间的自我摸索,就是学习的过程,孩子很享受!

讨论:孩子看不懂时,你点破吗?

这个问题,有点类似“四年级,要不要报个奥数班”一样。让孩子大量刷题,奥数班教孩子解题套路,就是“点破”。至于该不该点破?悉随尊便!

但是,当孩子向我发问“为什么”时?

我必定认真回答。而且,书中游戏灵感源自生活场景,很适合用实物、用戏剧方式和孩子一起来演、一边玩、一边动。


建议:低幼数学启蒙,从绘本入手!


喜欢五味太郎的画风和幽默,五岁前还关注过他的其他作品。




《谁藏在那儿》

《一起玩儿吧》

《我说了吧》……

而曝光率、推荐力更大的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《小金鱼逃走了》《春天来了》《黄色的……是蝴蝶》《语言图鉴》,我们却从来没有看过。(据说孩子们都很喜欢)


直到最近


参加阿甲老师的“日本图画书”的讨论课,才挖出五味太郎一本关于家教的书,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
《孩子没问题 大人有问题》

几天里,碎片时间,读完。

昨晚,再读,还划重点。

今早,爬起来写分享。


这是什么书?

新书!今年8月第一版,10月第二版。

家教?教育理念?育儿指南?都不是。

一个日本大爷,对当下教育的碎片式呢喃。

并且,主要针对在日本当下的所见、所闻、所知、所想。


为什么推荐?

看得轻松——薄薄一册,小段小段文字,头脑风暴式,保证不被尘封。

读得愉快——文笔幽默、观点精辟、行文直白、简洁通俗,有微微一笑的,有笑到喷饭的,也有让陷入沉默和深思的。

难得的安慰——日本作为教育强国,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之间、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新思潮之间,同样有大量批判和反思。在我看来,家长深层次困惑和焦虑,和中国中产阶层是一致的。好吧,世界性难题,我干嘛焦虑呢?


我收获什么?

坦白讲,五味太郎有些观点,我是一笑置之。比如:


我有位搞爵士乐的朋友,对于让孩子使用竖笛这一乐器很是愤怒。据说竖笛是很难吹出音符的,只是因为它便宜才让孩子学。

华德福体系,竖笛就是入门乐器,想必也有它的道理吧?

但是在如今这种“各科知识都要学一点”的教育体制下,无法培养出像杉田玄白(一个自学成才的日本名医)这样的人。

请问五味大师:要不然,全民基础素质怎样提高好呢?还得考虑教育部门怎样办事呀。


当然,书中更多一针见血的精辟见解。比如:


孩子整天玩电子游戏,是因为没有找到比电子游戏更吸引他的东西。


似乎无论什么年代,父母都认为孩子总是沉迷于不该做的事。


一个不信任别人的人,往往是因为他不信任自己。自己总是在逃避,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也会逃避。留作业、定目标,为的就是不让孩子逃避。


另外,有很多值得和孩子分享、讨论的小故事。比如:


有个男孩子即将初中毕业,他立志要当绘本作家,便因考高中的事与家人发生争吵。父母认为,人生没有那么简单,他应该读完普通高中,之后再考虑梦想也来得及。但是,男孩坚持认为,那么可能太晚了。“如果你继续任性,我们就不付你的学费。”


我原文读给二毛听,问他:“你怎么办?”

二毛想想:“才15岁呀?还是接着读高中吧。”

和孩子讨论别人的事情,心情特别舒坦。


书中,还有大量语文考题和数学考题。比如:


哥哥弟弟分别去车站,从家到车站x公里。弟弟骑车y时速,哥哥走路w时速。哥哥走了30分钟后弟弟出发,弟弟什么时候追上哥哥?


妈妈让孩子来分杯子蛋糕,蛋糕数比现场人数少一个,该怎样分呢?


填空题:鱼像           般地落下来。1、丝棉;2、丝线;3、坐垫。


“放学时外面突然下起大雨,同学们妈妈络绎不绝来学校送伞。但我的妈妈却因为要做钟点工,无法来给我送伞。想到妈妈正在努力工作,我也要加油加油。放学后,我就和同学合撑一把伞回家了。”以上文字,发表50字以内的感受。


作者的解题思路,把我雷倒了!

至于答案?自己翻翻书吧。或留言讨论。


每天脑洞一下,好不好?

 

星期一+星期二

=?


早期还有数学学习的文章:

1、阅读推荐|0—12岁数学学习,关于阅读和方法的总结,很实用,低龄儿童必须收藏

2、数学,只是我们生活里的游戏,不同阶段不同玩法|有图有真相 

3、从💰入手,游戏、故事、数学|澳大利亚的脑洞,你挖不挖?

4、如何让孩子不惧怕失败,用博弈游戏培养意志力|游戏陪伴

5、脑洞游戏,随身带|一份有温度的游戏指引

6、(转发推广)全方位打败iPad的家长手册——游戏攻略之一,带给孩子正能量的好游戏

7、游戏学习|陪着孩子,在逻辑游戏的快乐时光中学习,从三岁玩到99岁都收获满满

8、活动招募|一场实用的数学游戏和学习方法分享会|邀0-12岁家长来参加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游乐学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